杭州,地面温度40℃,体感温度47℃,仍无法阻止我们踏访前辈足迹,追寻历史记忆。
2022年7月27-28日,在我院党委孙宏晨书记带领下,宣传统战办公室杨蕾、边立新一行3人,前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顾锡荣教授家,对顾教授进行院史方面的采访和资料收集。
顾锡荣,1923年11月生人,我国激光医学的开拓者之一,于1954年-1985年在我院前身(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治疗工作。
顾教授对我们的拜访热情欢迎,并饶有兴致的向我们回忆起他求学、工作的经历,着重介绍了他在我院时的工作成果。1937年日寇的入侵,迫使少年顾锡荣中断在加兴秀州中学的学习,随老师逃难到湖南常德,在当地的广德医院护校听课,半工半读。1939年,国立十一中成立,他考取插班初中二年级,1944年夏,毕业离校。在国立十一中时,他受师长们言传身教的熏陶,对校训“忠义、切实、勤劳”逐渐理解,结合本身在战乱中的经历和体验,他将“天下兴亡,匹夫有音”八个大字铭刻心底,立志将来做一个好医生,服务群众,为国效力。他刻苦学习,各科成绩优秀,参加全校英语比赛得到第一名。
1945年夏天,他如愿以偿,考取了中央大学医学院。1951年毕业后,他和已经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新婚妻子王泽长参加抗美援朝手术医疗队,日以继夜救治转移回国的战伤、烧伤、冻伤的大批志愿军伤员。在先后到达长春的两位整形外科专家上海同济大学张涤生教授、华西医科大学宋儒耀教授的指导带领下,通过紧张繁重的工作,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战争结束后,他留校(后改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整形外科的教学和临床工作。“勤奋、求实,治学之本”是他的座右铭。不断学习,充实提高,使他成为受大家尊重和信任的的好同事、好医生。
出于职业敏感性,顾锡荣深知现代科学进步要求多学科的交叉协作。几十年来,他和多个单位协作,关系融洽,优势互补,硕果累累,为学科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1973年,在长春光机所王大珩所长(王大珩先生是我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启发和支持下,50岁的他开始激光医学研究,参与制成一台CO2激光器,用于治疗各种皮肤浅表肿物。在此基础上,又研制成功当时国内功率最大,各项技术指标先进的250瓦CO2激光手术刀,成功进行了包括上颌骨截除在内的百余例手术。
1975年10月,他参加在军事博物馆召开的新技术激光器的大型展览及论坛,受到时任中国科学院负责人的接见,并看了他的模型演示,详细询问有关激光在医学应用中的问题,勉励顾坚持激光医学研究,并嘱咐有困难时可以直接找他。
1980年3月23日,顾锡荣教授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作为吉林省的代表,参加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一次受到中共中央领导的接见,询问了他的工作进展情况,给予鼓励。
在参加国家“六五”攻关项目“HpD-PDT”诊治恶性肿瘤的专家组工作时,顾锡荣教授与长春光机所及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所合作研制成功一台用于化学分析的N2激光器,和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及HpD,临床治疗110例恶性肿瘤,属于当时国内领先水平。
1982年他利用我国组胚学鼻祖鲍鉴清教授教研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取得在来克亨鸡的鸡冠上的试验成果,应用溴化亚铜激光治疗属于先天性血管病变的鲜红斑痣,治疗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顾锡荣教授深感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重视科技,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普及、提高、建立梯队。1984年,中国光学会成立激光医学分科学会:顾锡荣教授任全国委员会委员。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理疗分卷激光医学的撰写,担任我国第一部大型激光医学丛书的副主编。主编或参编了《激光口腔、颔面外科学》等七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4篇。
随后,顾锡荣教授帮助捋顺了我院建院前所在单位的历史沿革情况:195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北上长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整编合校,合校后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番号取消;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更名为长春医学院;1959年,长春医学院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学校恢复曾经的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校名。
最后,顾锡荣教授找出一批珍贵的照片供我们进行翻拍,此次寻访,收获丰硕,更激励我们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踔厉奋发,勇担使命,实干兴院,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