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白求恩口腔医学院充分利用吉林大学综合学科优势,深入挖掘自身潜力,推动口腔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学院秉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研与医疗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理念,构建医教研协同发力,齐头并进,以研促教,以医兴教,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口腔医学+”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的格局。建立面向未来的吉大特色口腔医学教育“新体系”。通过引育并举强化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2021年7月9日,吉林大学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强调,人类文明进步对生命科学发展提出新期待,人民生活福祉对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新需要,国家决策部署对附属医院发展提出新要求,医学教育已经迎来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持续探索医学教育模式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规律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然举措。
引育并重,树立师资队伍建设新理念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秉承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的理念,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用识才的智慧、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胸怀,走出一条适合医院发展的聚才之路。”党委书记孙宏晨认为:“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在“引才”的同时,更要注重“育才”。为此,他们注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制定《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法》、《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师高层次师资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管理办法》、《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多项政策,并修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编外人员招聘与管理办法》。
“不是人才不引进、不是精优不报奖、不是精尖不赶超”。学院持续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包括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国家级项目和人才。在此基础上,他们鼓励学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以联合培养方式赴国外开展科学研究;推介优秀硕士研究生赴国外高校及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开展国内外高校交换学习、假期海外实验室研修、实践课程研修等国际教育项目。
通过一系列引人育人举措,2021-2022年,引进“唐敖庆”卓越教授、领军教授、英才教授共4人;本院教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2人、获评“唐敖庆”英才教授2人。获得吉林大学 “杰出青年培育计划”1项,成功引进英国国王大学安政雯教授为学校“唐敖庆领军B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常蓓教授为学校“唐敖庆英才教授”,在科研启动资金和平台建设基金方面给予充足的配套。同时制定适合年轻学者发展的科研工作制度,在绩效上向注重科研工作的年轻学者倾斜。
学院党委认为,在全国高校都在争抢优秀人才的重要时期,必须要清醒认识到,想深耕发展基础,就要为培养造就更多科技人才中的“帅才”搭建广阔平台、提供支撑保障。于是,他们注重打好三张牌,即:打好“服务牌”,增强人才的归属感;打好“政策牌”,增强人才的认同感;打好“感情牌”,增强人才的幸福感。以校友对母校的情怀聚心,以学子对恩师的认同聚力,以母校对校友的重视聚人,使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
以在开放中找差距、在包容中求进步、在多元中谋发展的理念,白求恩口腔医学院携手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引进优秀人才落户学校,站在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水准的高度,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凝心聚力的学术环境。据院长胡敏介绍,口腔医学院将紧紧依靠学校,主动牵手学校人事、人才等部门,全力配合、同向发力,以人才优先发展的“先手棋”,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大棋盘”,加快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科教并进,构建“口腔医学+”吉大新格局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坚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同,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科研互相支撑,充分利用吉林大学综合学科优势,构建“口腔医学+”吉大模式,助力新医科特色发展。通过一系列教育创新发展新举措,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第三版中国口腔医学学科评级中晋升A级学科梯队,2021年位列Nature Index全国口腔机构第四位,软科口腔专业排名B+,位列东三省首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项。
学院党委认为,要想培养新时代口腔医学人才,必须优化学科发展结构,努力开创育人模式。为此,他们把实现学科排名和专业排名全国领先作为总体发展目标,力争人才引育、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课程和专业建设水平、诊治技术和社会服务水平与学校高等教育第一梯队的地位相匹配,充分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通过联合、结合、整合和融合建设新的口腔医学学科,发挥特色,努力领跑。
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标“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学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出台了一些列具体举措: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新版培养本科生方案中,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占比33%,目前口腔专业课程已建或在建线上课程达到全覆盖,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加快建设优质线上课程刻不容缓;以“器官”为系统,以“疾病”为导向,通过整合、融合,实质性推动口腔临床课程与口腔基础课程、基础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的深度融合,病理-解剖-微生物-临床-预防纵向整合。在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打破学科间壁垒,开设《龋病学》、《牙周病学》等融合课程11门,实现疾病从组织学、病理学、预防到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纵向贯通,从而体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构建“口腔医学+”新医科课程。
学院依托综合大学优势,秉承医-理、医-工、医-文相结合的“新医科”建设理念,构建“口腔医学+”课程体系,打造口腔医学教育的吉大新模式。学院打破学科与学院壁垒,主动与化学学院、电子科学学院、材料学院、生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交叉学科对接,通过聘请特聘教授的方式,建设医理医工结合的新医科课程,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2022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在本科生5+3轨道培养方案中融入了4门“新医科”选修课程,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新医科课程板块”,《口腔人工智能学》等课程的开设,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元素融入,为培育具有交叉融合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组建“交叉科研团队”。
学院通过优化和组建与新医科建设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构建跨校、跨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交叉师资团队,强化深入交叉合作,学院将学校公共平台与学院专业平台结合,与化学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8名教授组建了7个“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形成医理,医工交叉融合的学科构架,团队的建立对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育、成果的产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快科研和医疗两大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新医科”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强化医防融合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
增加口腔医学专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个人防护和卫生处理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防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中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目前由白求恩口腔医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编撰完成《口腔医学课程思政教案集锦》。通过建立医科和理科联合、基础和临床整合、实践和创新融合的培养方案,取得了系列成果,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线下金课;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主讲教师被遴选为宝钢优秀教师奖、省级教学名师奖等。
专家“把脉”,构筑教学科研新环境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通过白求恩口腔医学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助力学科建设和振兴。2021年年初,学院召开了“新医科背景下的课程融合:思考与路径”研讨会,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学东教授以及国内校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共商学院口腔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形成了“十四五”教育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邀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为师生做“何谓美好生活”的名家讲谈,孙正聿教授从哲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带领现场师生共同探索生活的内在本质,孙正聿教授以自己的座右铭“乐于每日学习,志在终生探索”勉励全体师生,希望广大医学工作者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以科研支撑教学,用理论铸魂育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坚守对真理、正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邀请数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公共数学中心主任张然教授进行了题为“数学及其应用”的学术讲座,通过讲述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充分展现其在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地质勘探等领域发挥的作用,为口腔医学与数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思路;以“唐敖庆学者”卓越教授安政雯为发起人,举办“吉林大学白医口腔国际生物医学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瞄准“健康中国2030”战略,结合口腔医学自身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探索和发展新医科背景下“口腔医学+”模式,加强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和理工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教授来院围绕“锐意创新,促学科发展”和“新文科背景下的口腔医学人文教育”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邀请迟宝荣教授从医学教育的责任、医学教师的责任、医学大师的风采三个方面分享她从教多年来对于教育、教师责任的深刻理解和核心内涵。
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激发了学院师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构筑了多元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教环境,使学院对新医科建设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领悟的更加深刻,较好地解决了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下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更加准确的把握住如何培养优秀口腔医学人才的方向。
文化引领,丰富思政课堂新内涵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用白求恩精神铸魂育人,传承以白求恩精神为引领的医学文化,开展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022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吉林大地。学院先后派出7批共216人的支援医疗队前往长春市、吉林大学多个区域进行核酸采集。他们与病毒传播速度赛跑,把一方百姓护在身后,在抗疫一线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医疗队员们表示,作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口腔医学院的医务工作者,作为白求恩精神的传人,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弘扬白求恩精神,就无愧于白求恩传人的称号。
学院用真情和行动筑牢疫情防线,用坚守和细致彰显责任担当。为进一步加强全封闭管理期间学生教育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丰富课余生活,培育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学院组织开展线上“白求恩口腔大讲堂(思政板块)”,邀请学科专家、杰出校友分享个人宝贵的成长经历,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抗疫这堂“思政课”中努力成长成才。
抗疫一线既是战场,又是思政课堂。抗疫期间,学院先后邀请抗疫一线的青年党员代表、医生代表结合自身抗疫经历,讲述一线工作的心路历程,用亲身经历引导学生,以最美逆行者的生动故事给全院师生上了一堂职业精神和生命健康教育的思政课。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发挥全员育人功能,灵活运用班主任线上主题班会、导师线上组会、观看创新口腔健康宣教直播等形式,从专业宣教融入思政教育,从学习疫情防控政策和形势、线上学习指导、学业规划、交流分享等内容,做好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心理,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呼吁全体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学生家长理解并支持学院的各项举措,家校共携手,同当引路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吉林大学白求恩口腔医学院将继续与时俱进,奋勇争先,筑梦口腔医学,携手共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