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口腔病理学教研室前身是口腔病理学教研组,最早由欧阳喈教授成立于1976年,为吉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的首批学员开设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1984年由朱虹副教授负责的口腔病理学教研组与陆续成立的其他几个教研组,包括口腔生物化学教研组、口腔微生物学教研组、口腔生理学教研组、口腔解剖学教研组和细胞免疫室,合并成立口腔基础教研室,负责人为欧阳喈教授。1998年孙宏晨教授担任口腔基础教研室主任,同时作为口腔病理学教研室负责人。2005年张泽兵副教授担任口腔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同时作为口腔病理学教研室负责人。2009年张泽兵副教授担任口腔基础教研室主任,臧光祥讲师担任口腔病理科副主任。2013年张泽兵副教授担任口腔病理科主任,同时作为口腔病理学教研室负责人。2022年史册副教授担任口腔病理科主任/口腔病理学教研室主任。
二、历任教研组或教研室负责人或主任
1976-1984年:欧阳喈
1984-1998年:朱 虹
1998-2004年:孙宏晨
2005-2022年:张泽兵
2009-2010年:臧光祥
2022-今 :史 册
三、师资情况
现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讲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有出国留学经历者2人。
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兴辽人才攀登学者1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卓越教授1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1人、国际牙医师学院Fellow 2人。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
1.课程设置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胚胎发生、组织结构以及口腔颌面部疾病病理学变化的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核心课,不仅是联系医学基础知识和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桥梁课,也是联系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理论课40学时,PBL 20学时,实习课20学时/30学时(包括显微互动实习10学时,翻转课堂10学时/20学时,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5+3一体化)。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课程重组,创建了以疾病发生器官为单元,以器官的胚胎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器官的胚胎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为主线,以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为动态变化,以问题和临床案例为导向,以病理-临床联系为亮点,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拓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智慧手段,实施以问题和临床案例为导向,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理论课堂、翻转课堂、案例回归的闭环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建立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2.教学设施
线下资源:(1)显微互动实验室,包括40套显微互动系统,40台学生用显微镜,45套教学切片;(2)《口腔组织病理学PBL》(第四版)教材;(3)《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手册》。
线上资源:(1)《口腔组织病理学》资源共享课,爱课程平台: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3598.html;(2)《口腔组织病理学》线上课程,吉林大学在线学堂: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22960354.html;(3)数字化切片库:http://124.235.78.164:9999/virtuoso/#goToPathView?goToPathView;(4)《口腔组织病理学》AI课程,智慧树平台:https://onlineweb.zhihuishu.com/onlineMuster/teacherIndex
五、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国家规划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3版——第7版编委、第8版副主编、第9版主编单位;国家规划教材《口腔生物化学与技术》副主编单位、《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和《口腔颌面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编委单位。所主讲的《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分别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2020年)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科研成果:科室共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包括Adv Funct Mater、Int J Oral Sci、J Dent Res、Dent Mater、Nanoscale、Acta Biomater、Small、Bioact Mater等权威杂志。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件。获全国科技大会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创新研究奖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