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口腔颌面外二科韩冰主任医师团队继2011年至今完成东北三省首例、第二例颌骨牵张成骨后,成功完成第三例颌骨牵张成骨修复术。该患者下颌骨前部大面积骨缺损伴牙龈高度降低,传统植骨技术难以同时达到修补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是一种通过渐进式机械牵引分离骨段,刺激新生骨组织生成的医学技术。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骨缺损、骨不连、肢体短缩、先天性畸形(如颅面畸形或肢体畸形)等疾病。牵张成骨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张力--应力”法则:在稳定、缓慢的牵引力作用下,骨缺损间隙内会形成新骨,同时伴随周围软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的适应性扩张。牵张成骨分为截骨、潜伏期、牵张期、巩固期以及拆除装置等阶段。与传统骨缺损植骨相比,其优点有自然骨再生、并发症较少、适合大范围的骨缺损,不仅可以延长骨组织,还可以同时矫正骨的角度和形态畸形。它作为一种创新的骨再生技术,为传统手术方法难以解决的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颅颌面畸形、骨缺损以及功能性重建方面。
患者为青年女性,35岁,两年半前,因下颌骨骨化纤维瘤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肿物未见复发,患者目前下颌骨缺损,影响外观的同时还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要求改善骨缺损,后期行种植手术。入院体格检查:可见牙32-45缺失,触诊骨高度不足,骨缺损处软组织相应缺少,余未见异常。
患者大面积骨缺损,且伴有牙龈软组织缺损,单纯的骨移植无法解决软组织缺损的难题。2011年,韩冰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东北三省首例颌骨牵张成骨术,当时为严重颌骨缺损伴大面积软组织减少的患者重建骨骼结构以及同期解决了软组织减少的问题。这一前沿的再生医学技术,通过精准控制骨组织再生速率与方向,有效解决了大面积骨缺损伴软组织减少、传统骨移植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等临床难题。后追踪随访,患者骨重建效果稳定,骨量及软组织恢复理想,基于前期优秀治疗效果,我院口腔种植科周延民教授团队为患者完成个性化种植修复治疗,精准重建牙列形态与咬合关系的同时考虑软组织美学修复,最终达成功能与美学的双重修复目标。基于本患者自身情况与2011年病例相似,韩冰教授再次与周延民教授会诊,为本患者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即采用牵张成骨技术为她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同时改善软组织缺损,后期行种植及美学修复。
治疗过程:
1.术前准备:通过螺旋CT(含三维重建)测量出患者骨缺损的长度与高度,确保手术精确性。

2.手术阶段:在下颌骨上做精确截骨,安装牵张器。

3.牵张阶段: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以1毫米,分4次的速度缓慢牵拉,持续14天。

4.固定阶段:牵拉完成,需保持固定2个月,等待新骨生成。
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待复查显示。
牵张成骨技术利用人体自身的成骨能力,无需植入大量人工材料;通过个性化设计和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治疗;不仅能恢复骨缺损,还能改善软组织缺损。其治疗周期较长,牵拉和固定阶段需要耐心;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感染或牵拉失败;技术难度大,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操作技术。牵张成骨是一项充满潜力的技术,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专业的团队。目前患者牵张期结束,复查CT恢复良好,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再次成功,表明该技术对于大面积骨缺损修复的优势,成功展示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精湛技艺,标志着我院治疗大面积颌骨缺损并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技术进一步成熟,推动了该项技术在吉林省的发展。